【导读】ChatGPT的爆火只是个开始。2月初,先是微软(Microsoft)发布嵌入类ChatGPT技术的必应搜索,后有谷歌(Google)急忙赶工出的竞品Bard,只是两个产品目前都还比较糙。从几年前把Open人工智能(AI)拉到微软(Microsoft)云,到现在公开联手,微软(Microsoft)显然是有备而来,在搜索界做大哥很多年的谷歌(Google)被打乱了节奏,但还是表态迎战。无论谁输谁赢,多年没有水花的搜索界终于要卷起来了。
聊天机器人(Chatbot)ChatGPT爆火之下,各家都在寻求切入角度。谷歌(Google)正手忙脚乱,因为有微软(Microsoft)+Open人工智能(AI)打来的一记组合拳。
微软(Microsoft)最近官宣要把类ChatGPT技术嵌入必应搜索引擎和自家的Edge(Edge 高尖)浏览器(Browser)中。因为展现形式可能被颠覆,搜索界要迎来代际变革已成共识。
想想当年诺基亚(Nokia)是怎么糊的,谷歌(Google)立刻拉响“红色警戒”,火速推出竞品Bard。不料Bard在发布会上的问答中出了错,导致母公司Alphabet股价难看,盛会略带尴尬地收场。
对于谷歌(Google)这次在产品推出上步伐落后, Alphabet董事长(director)John Hennessy表示,虽然谷歌(Google)已经具备相关技术,但还不够成熟,所以在产品化方面犹犹豫豫。公司也有其他高管分别提到过在声誉、道德和安全方面的考量。
抢占先机的Open人工智能(AI)CEO(首席执行官)Sam Altman前几天嘲笑谷歌(Google)是“昏昏欲睡的搜索巨头”。但谷歌(Google)能这么“昏”,是有原因的。
这年头“谷歌(Google)一下”,可以说是从商业广告堆里扒拉结果,显眼点的答案可能和你想问的东西并不是一回事。比如用谷歌(Google)搜“T-shirt”,首页大多数是各家商业广告和商品推荐。
无奈搜索老大这个位置坐得实在太稳,哪怕营收极度依赖商业广告,谷歌(Google)在自己的赛道还是傲视群雄,在全球个人电脑(PC)端搜索市场份额高达84%。第二名是必应,占比还不到9%。
全球个人电脑(PC)端主要搜索引擎市场份额 来源:Statista
搜索界震荡,谷歌(Google)自然是最焦虑的。Open人工智能(AI)一炮而红是得小心,但偏偏背后一大金主是躲不掉的微软(Microsoft),谷歌(Google)只有迎难而上这一条路。
为什么偏偏是微软(Microsoft)?
2016年初,微软(Microsoft)首次公开进军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人工智能(AI)市场,推出聊天机器人(Chatbot)“Tay”。但发了几个小时后,Tay因为不恰当言论引发争议,只能被紧急撤下。
就在Tay推出不久前,谷歌(Google)DeepMind推出AlphaGo打败围棋冠军李世石。随后,谷歌(Google)就开始把机器学习(Machine Learning)等人工智能(AI)技术整合到谷歌(Google)全家桶中。
同年,微软(Microsoft)人工智能(AI)的救星出现了。微软(Microsoft)收购职业社交网站领英(LinkedIn),当时负责领英(LinkedIn)工程运营的Kevin Scott也被收入麾下。他在2017年升到了微软(Microsoft)首席技术官(CTO)。
作为首席技术官(CTO),Scott从2018年就想在人工智能(AI)上做出成绩,并且和早就认识的Open人工智能(AI) 首席执行官(CEO) Sam Altman讨论起合作事宜。
Open人工智能(AI)那时刚发布了一个大型语言模型(Model)和一篇研究论文,内容是把人工智能(AI)领域现有的两个想法(transformers人工神经网络(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,简写为ANNs)和无监督预训练)结合起来,然后就有了 生成式预训练变换模型(Model)(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,即GPT)。
ChatGPT正是由第三代模型(Model)GPT-3驱动,微软(Microsoft)发布的新必应搜索引擎,用的就是GPT-3的一个新版本。
2018年,Open人工智能(AI)的GPT模型(Model)还运行在谷歌(Google)云上。2019年,微软(Microsoft)对Open人工智能(AI)投资10亿$(美元),获得GPT的独家授权,Open人工智能(AI)同意从谷歌(Google)云转向微软(Microsoft)云。
知情人士称,微软(Microsoft)当时和Open人工智能(AI)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增强搜索能力,并在Microsoft(Microsoft 微软) Office中提供语言翻译。据网站(网站维护)了解到,两家的关系已经“超出微软(Microsoft)最初的预期”。
2020年初,微软(Microsoft)人工智能(AI)业务负责人沈向洋(Harry Shum)离职,Scott开始公开负责微软(Microsoft)的人工智能(AI)战略。
Open人工智能(AI)交易为微软(Microsoft)这次挑战谷歌(Google)奠定基础。ChatGPT实在太火了,月活破亿只用了2个多月,比抖音(TikTok)的9个月还夸张。而这些都运行在一个由微软(Microsoft)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组成的不断扩大的网络上。它本质就是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(Super computer),帮助Open人工智能(AI)的模型(Model)处理所有交互,并从中学习。
如此大规模的消费者互动,能收集海量用户数据,推动技术产品改进,还可能带来更多收益。谷歌(Google)搜索早就掌握这种正反馈循环,用户每次提问、点击结果,搜索引擎就能从中学习。
如今的微软(Microsoft),有机会在必应和Office等软件上复制这种正反馈循环。微软(Microsoft)最近又向Open人工智能(AI)追投了100亿$(美元),且微软(Microsoft)云服务是ChatGPT的独家云提供商。
一位人工智能(AI)领域的风险投资家表示:“谷歌(Google)在搜索界当了太久垄断王者,这次必须为市场份额而战。一夜之间,有很多不愿意用Windows个人电脑(PC)的朋友都想试试必应了。”
接下来,微软(Microsoft)和Open人工智能(AI)可能会推出新平台,为外部开发人员、初创公司和一些更大规模的公司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(AI)工具。
Scott最近表示:“我们正构建一个平台,它由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(AI)模型(Model)组成,能支持很多人用来搭建业务。据网站(网站维护)当日了解到,该平台还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。”
谷歌(Google)火速迎战,谁输谁赢?
在2月初的发布会上,Bard被要求向一个九岁孩子解释韦伯天文望远镜的发现。Bard提到韦伯望远镜最早拍到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图像,但天文爱好者们很快指出,这其实是2004年由欧洲(Europe)极大望远镜(VLT)率先实现的。Bard的答案存在事实性错误。
Alphabet之后连续两天股价暴跌,市值蒸发了1630亿$(美元)。据网站(网站维护)总结分析说,当然,还是万亿俱乐部的成员。
也有专家表示,Bard出了错,微软(Microsoft)并不会独善其身。ChatGPT毕竟是刚上线的产品,就连创始人都反复强调说ChatGPT的体验还很糟糕。用户在体验的时候还是经常遇到不准确的情况。
确实如此,微软(Microsoft)在展示必应聊天的功能时,也出现了事实性错误:解读财务报告(财报)时出现了多处数据错误。对此,微软(Microsoft)首席执行官(CEO)萨提亚•纳德拉表示早有预料,并称:“正因如此,反馈才至关重要,这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改进模型(Model)。”
专家们指出,大语言模型(Model)是Bard和ChatGPT的基础。受限于模型(Model)的构建方式,结果很容易出错。这些模型(Model)中包含由数十亿个单词组成的数据集,用于训练人工智能(AI),生成看似合理的答案。聊天机器人(Chatbot)以类似于预测(Prediction)文本的方式运转,在建立模型(Model)后,根据用户输入的文本来预测(Prediction)用户最希望看到答案。
英国(United Kingdom)萨里大学(University of Surrey)人工智能(AI,Artificial Intelligence)研究所的Andrew Rogoyski博士说:“ChatGPT实际上是个预测(Prediction)者。这个系统已经记住了10亿本书,可以据此回答问题。它所回答的一切本质上都是在重复某个人以前说过的话。”
谷歌(Google)则表示,发布会的错误回答,说明Bard在更大规模推广之前,还得接受“更严格的测试”。
微软(Microsoft)这次带着新产品气势汹汹,能否搅动搜索界尚不可知。毕竟用户数量不在一个段位,而且谷歌(Google)也迅速作出了战略防御。如不发生大洗牌,微软(Microsoft)理论上只有一段 “窗口期”,可以趁乱多瓜分一些份额。
根据微软(Microsoft)的说法,在搜索市场的份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,能给公司再带来20亿$(美元)的收入。而聊天机器人(Chatbot)这次火爆,让微软(Microsoft)看到了机会。微软(Microsoft)表示,有了人工智能(AI)加持,必应能更深入地理解用户提问,给出更智能的答案,商业广告主相比也会被这种新形势吸引。
微软(Microsoft)在这条赛道追赶谷歌(Google)并不容易。根据两家公司最新季报,微软(Microsoft)的搜索和新闻商业广告收入32亿$(美元),而谷歌(Google)的搜索商业广告收入426亿$(美元)。聊天机器人(Chatbot)需要巨大算力,所以用人工智能(AI)去抢占或者维持市场份额会付出高额成本。
美国佐治亚州(Georgia)理工学院教授Mark Riedl表示:“我不觉得使用大语言模型(Model)的新版必应会对谷歌(Google)搜索构成严重威胁。谷歌(Google)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应该能与微软(Microsoft)和Open人工智能(AI)对垒。”
但他也表示:“但微软(Microsoft)一夜间让搜索领域又出现竞争态势,可谓是一项壮举。这场竞争会非常有趣。”
发布必应聊天时,纳德拉表示:“这是搜索领域崭新的一天,快速创新(Creative)即将到来。就在今天(2023年02月18日),一场比赛真正打响了。”
搜索攻防战才刚打响
领头羊被打个措手不及,自古以来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桥段。当年死守老系统的诺基亚(Nokia),被安卓(Android)机改旗易帜,成为消费电子行业换代的经典一幕。很巧的是,微软(Microsoft)曾经和诺基亚(Nokia)一起开发过如今已成绝版产品的Windows Phone,而安卓(Android)系统,正是谷歌(Google)家的。
只是这次被杀个措手不及,谷歌(Google)没有像当年的诺基亚(Nokia)那样掉以轻心,而是马上搬出Bard迎战,哪怕仓促,也表了态。
谷歌(Google)此次被迫调整节奏,持续了那么多年的搜索结果界面或许会改头换面,现在的搜索商业广告展示形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。整个行业都面临挑战,商业广告占收入8成的谷歌(Google)更是首当其冲。
营收相对多元的微软(Microsoft)似乎气定神闲。微软(Microsoft) 首席技术官(CTO)表示:“我觉得我们会搞清楚什么是商业广告单元,会找到恰当的商业模式,微软(Microsoft)有这个实力。”
无论谁输谁赢,微软(Microsoft)都让谷歌(Google)紧张了起来。谷歌(Google)首席执行官(CEO)桑达尔•皮查伊还要求全体员工参与Bard测试。
搜索引擎这个早已“怨声载道”的赛道卷起来,对消费者来说总是好事,Open人工智能(AI)算是用ChatGPT打响了搜索攻防战的第一枪,功不可没。
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业绩会议上,谷歌(Google)宣布下个季度会把人工智能(AI)业务的财务状况单独披露。皮查伊还称:“我们的人工智能(AI)之旅刚刚开始,最好的风景还在后面。”
相信严肃起来的谷歌(Google),攻势迅猛的微软(Microsoft)会和其他玩家一起给消费者们呈现一个新的、富有生机的搜索生态。